分類: 技術

中國也渴望探索太空。 那麼他們過得怎麼樣?

宇宙及其空間吸引了我們星球上的所有科學家和研究人員。 今天我決定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也許,今天沒有人懷疑中國是一個世界大國,在經濟上比德國、法國甚至傲慢的俄羅斯等重要的市場參與者要強大得多。 許多經濟學家和專家認為,儘管美國仍然擁有更大的資源和經濟潛力,但如果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被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因此,中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不僅非常關注經濟,而且在太空探索方面投入巨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順便說一句,中國在這一領域表現得越來越大膽,目前值得單獨寫一篇文章來介紹其太空成就。

這一切是如何開始的?

中國在航天事業的世界版圖中出現得比較晚,但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們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而這僅僅是他們太空擴張的開始。 在地球之外,資本主義共產主義開始打敗自由民主,而且相當成功。

與以前在蘇聯和美國一樣,中國空間技術的發展始於彈道導彈和核武庫的製造。 20年20月195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試驗基地,簡稱“二十號基地”成立。 這是在蘇聯發射地球第一顆人造衛星 Sputnik 1 一年多之後。 如果你還記得,那是在 4 年 1957 月 1 日。 然而,中國主要專注於發展自己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庫,儘管蘇聯的人造衛星 1958 號的發射也影響了中國的計劃。 中國領導人毛澤東野心勃勃,他不僅追求權力,還想在人類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印記。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早在 年就決定啟動一個項目,建造並發射第一顆中國衛星進入太空。

當時,除了中國最高當局的一小部分人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整個世界都沉浸在另一場對抗中。 征服外層空間的主要宣傳鬥爭是美國和蘇聯之間的鬥爭。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第一個發展不是獨立的,而是與蘇聯密切合作的結果。 儘管雄心勃勃並且成功發射了第一枚中國 T-7 彈道導彈,但在 5 年 1960 月 日,發射衛星的計劃不得不推遲。

T-7導彈只是蘇聯R-2短程彈​​道導彈的工程複製品,它本身是基於德國開發的V-2(Vau-2)導彈,該導彈是在二戰期間製造的. 中國和蘇聯之間的緊張關係阻礙了中國發射第一顆衛星的計劃。 赫魯曉夫女士在蘇聯上台所引起的變化被認為是一場反革命。 新的政治現實導致蘇聯的幫助結束,中國人只能自謀生路。 這對中國的雄心及其太空發展是一個真正的打擊。

但中國領導人不想放棄。 由於中國科學家的堅持和勤奮,這些發展並沒有最終結束,而是在繼續。

首先是月球上的美國人,然後是中國的衛星

眾所周知,20 年 1969 月 11 日,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表面。 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邁克爾·柯林斯和埃德溫·奧爾德林是阿波羅 1967 號載人機組的一員。 當然,當時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還沒有取得任何成就,但在武器方面,中國已經成功進行了多次彈道導彈試驗,包括最強大的洲際導彈。 中國人也密切關注蘇聯和美國之間的太空競賽。 早在1年,中國航天計劃曙光一號(曙光一號)就啟動了,一年後,中國未來航天員的選拔工作開始了。 這就是宇航員在中國的稱呼。 在開始任何載人任務之前,必須邁出第一步——成功地將航天器送入地球軌道。 它終於在第二次嘗試中起作用了。

中國第一顆衛星重173公斤,它的名字東方紅一號(Dongfang Hong-1)簡單的意思是“紅色東方”,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文革期間事實上的國歌的名字。 不足為奇,因為中國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個共產主義國家。 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沒有想出任何新東西的原因,在蘇聯,他們也以這種方式給各種物體起相似的名字。

有趣的是,東方紅一號是此前發射到外太空的最重的“第一顆衛星”。 而且,它比之前所有四顆“第一”衛星的總和還要重! 讓我們回顧一下中國將四艘航天器發射到地球軌道:蘇聯(人造衛星 1 號 - 4 年 1957 月 1 日)、美國(探索者號 1 號 - 1958 年 26 月 1965 日)、法國(阿斯特里克斯 - 11 年 1970 月 日)和日本( Ōsumi – 年 月 日)。

714項目是載人任務的首次嘗試

似乎沒有什麼能阻止中國將載人任務送入地球軌道。 此外,早在 1970 年代上半葉,準備工作就已經如火如荼。 絕密的“714計劃”計劃於1967年啟動。 正是在這個節目中,上面提到的一組未來宇航員通過。 714計劃旨在將兩名中國航天員送入太空。 於是,1971年1973月,經過嚴格選拔,形成了一支由十九名飛行員組成的中國空軍飛行員小組,以實現他們的意圖。 訓練太空人的過程已經開始。 最初,它計劃在 年之前執行載人任務。

為了實現雄心勃勃的計劃,曙光一號飛船建成了,我已經提到過,它是用來將長征二號A運載火箭送入軌道的。 該船適用於兩人座船員。 在奇怪的情況下,什麼也沒發生。 由於經濟原因,該計劃於 1 年 1 月正式取消。 但有傳言說,這是因為中國發生了很多與所謂文化大革命有關的政治動盪。 一段時間後,即 2 年,他們再次嘗試重新啟動該項目。 對未來的船員進行了幾次發射和培訓。 有趣的是,當時中國成功掌握了航天器著陸技術(世界第三——僅次於蘇聯和美國)。 然而,在1972年,後者的節目再次被取消。 現在他們又開始談論項目融資的困難,但中國試圖不阻止科學發展。

另請閱讀: 毅力和獨創性將在火星上做什麼?

921工程和神舟計劃——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中國人

中國新的載人航天計劃是中國科學院於1986年921月提出的。 它被簡單地稱為 921 計劃。計劃是建造一艘航天器,將宇航員送往軌道空間站。 這看起來很奇怪,因為當時中國根本沒有可運行的載人航天器,更不用說軌道空間站了。 但是一旦制定了計劃,就該開始做生意了。 工作結束了。 1992 項目的第一階段始於 20 年。 該計劃是建造一艘載人航天器,進行四次無人試飛和兩次載人飛行任務。 為此,建造了載人神舟飛船,1999年月日第一艘(試射,無人)發射。

六個月後,神舟二號任務將飛入地球軌道,船上沒有人,但有活物:猴子、狗、兔子和其他一些動物。 此外,2 年 25 月 2002 日,又進行了一次純試飛,機上沒有任何科學儀器或動物。 同年 月,第四次測試任務開始。 所有的飛行都按計劃在正常模式下進行,所以沒有什麼能阻礙中國最重要的任務——將“它的”人送入太空。

中國很快就成功了,也就是15年2003月5日。 正是在這一天,全新的神舟五號飛船由長征(“大遠征”)運載火箭發射進入繞地球軌道。 第一位中國航天員楊立偉登上了飛船。

據說他隨身帶著槍和帳篷,以防萬一在陌生的地方著陸失敗。但21小時22分45秒後,他成功活著回到地球。這是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中邁出的真正成功的第一步。嚴立偉乘坐天朝第一艘載人飛船,繞地球軌道轉了十四圈。簡旅行的條件遠非舒適。一名中國太空人穿著尿布飛入太空(軌道廁所仍然是只有國際太空站才有的奢侈品)。飛行本身伴隨著一些複雜的情況,伊恩·利維向地面控制中心報告了兩分鐘關於非常強烈的振動的情況(所謂的POGO 效應- 由不穩定的發動機運行引起的火箭縱向振動- 美國人很早就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在阿波羅 14 號任務期間)。著陸後,第一位中國宇航員嘴唇被割傷,但除此之外並沒有發生任何嚴重的事情,因此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成功。中國成為第三個將本國公民送入太空的國家。事實上,除美國和蘇聯/俄羅斯以外的其他國家的公民先前已經飛入太空,但這是由於這兩個國家的經濟潛力和技術。而中國,就像以前的蘇聯和美國一樣,獨立實現了自己的目標。

神舟仍是一個積極的試點項目

事實證明,神舟計劃非常成功,以至於它仍在開發和運營中。 迄今為止,已有11名中國公民飛入太空——10名男性和名女性。

其中一名航天員景海鵬參加了三項中國航天任務。 這是7年2008月的神舟七號,第一次三人飛行,也是中國第一次太空行走,神舟九號,9年2012月,任任務指揮員,也是三人飛行,包括中國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性劉洋,第一個對接天宮二號軌道站(天宮一號)和神舟十一號。

 

這些任務中的最後一個仍然是中國迄今為止的最後一次載人任務。 神舟十一號是兩人任務,景海鵬再次指揮。 這次任務對中國來說還有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它是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與中國天宮二號軌道站對接的載人任務。 神舟十一號也是中國迄今為止最長的載人航天任務,歷時超過11天。 等一下——什麼是中國軌道站? 是的,中國人有他們的天宮二號軌道站,也被稱為空間實驗室。

中國第一個軌道站天宮一號

在神舟載人任務計劃的同時,中國在太空探索的其他方面也取得了進展。 是時候了解更多關於中國軌道站的信息了。

軌道站的第一個中國原型是天宮一號(大致翻譯為“天宮一號”)。 天宮一號重達1噸,旨在與載人神舟型飛船和無人飛船對接。 該站配備了一個容積為1立方米的承壓住宅艙,對應於1平方米的典型公寓容積和8,5米的高度。 嗯,和皇宮沒什麼共同點,不過客廳有健身機和兩個睡眠站(零重力沒有地球意義上的床),廁所和炊具都在停靠在神舟號的神舟載人船上。車站。

天宮一號軌道艙於1年29月2011日發射升空。 按照計劃,該模塊被放置在環繞地球的低軌道上(軌道位於地球上方 355 公里的遠地點)。 那年晚些時候,8 月,中國人使用神舟八號無人任務進行了對接測試。 下一個任務,神舟九號(9年16月2012日發射),不僅是上述中國第一位女性進入太空的飛行,也是中國載人飛船與軌道站的首次成功對接。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問,既然神九號有三名機組人員,而天宮一號只有兩名機組人員,那麼第三位航天員在哪裡休息? 答案很簡單:就在停靠的神舟船本身。

天宮一號模塊於 1 年 16 月 2016 日停止運行。 雖然軌道站逐漸降低其軌道,大部分在大氣中燃燒,但到達地球的少數碎片落入太平洋。 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天宮在距所謂的尼莫點約 3600 公里處進入大氣層,尼莫點位於太平洋中,經常被用作離軌衛星和其他停止運行的航天器的墓地。 問題在於,前往尼莫的物體是受控離軌器,而天宮一號則以不受控的方式墜落。 如您所見,中國“天宮”的開發者並不知道他們的軌道站墜落到哪裡。 有必要立即解決這個問題。 在精確計算出離軌位置之前,人們擔心碎片可能會落入人口稠密的地區。 工作日以繼夜地進行,開發人員以各種方式嘗試預測墜落的位置並嘗試糾正它。 幸運的是,沒有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情。 天宮一號殘骸墜入太平洋。 他的故事結束了。

天宮二號又一次筆試

但中國科學家征服外太空的嘗試還沒結束。前面還有一項新的任務,這應該會導致中國建造一個永久性的軌道站,就像國際太空站一樣。中國人已經有了這方面的發展經驗,所以幾乎沒有問題。第二個軌道站天宮二號更多的是一次測試,並不打算長期運行,它於2年2016月離開地球,由長徵2F運載火箭成功送入軌道(長徵的意思是“偉大的旅程”) )。它基本上是天宮一號的複製品。中國利用這個太空站執行了迄今為止最長的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一號。

事實是,中國宇航員在太空度過了創紀錄的時間——一個多月。 隨後,中國科學家進行了一系列對接和補給試驗。 最後、第三次運輸對接於2017年2月進行。 就在那時,整個對接和補給程序從兩天縮短到了六個半小時。 這確實是載人系統發展的進步和重要一步。 後來,天宮二號也落入地球大氣層,但這次脫軌是在完全可控的情況下進行的。 這意味著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得出了結論,並學會了在脫離軌道的過程中控制他們的軌道器。

2年19月2019日,天宮二號在南太平洋燃燒。但這當然還沒結束。本月,即29年2021月5日,長徵五號B重型運載火箭計畫發射,它將發射中國未來模組化軌道站的主要部件天河艙。

中國與月球表面研究

在研究我們的太陽係時,我們通常首先想到離地球最近的物體——我們星球的天然衛星——月球。 我們知道美國人登陸月球,俄羅斯人也嘗試過(他們只設法登陸無人駕駛車輛),但是中國人呢? 當然他們也試過了。 順便說一句,它非常有效,儘管到目前為止,它只是一種無人駕駛飛行器。

嫦娥一號是中國首次以月球為目標的航太任務。這是一次軌道任務,目標是圍繞地球的天然衛星進行軌道飛行。 1年24月2007日,長徵三號A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繞月飛行器送入太空,使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日本之後世界上第四個將物體送入月球軌道的國家。

順便說一句,日本人只比中國人早一個月。 嫦娥一號於 1 年 5 月 2007 日進入月球軌道,在 21 天內,天朝的科學家們已經從自己的軌道設備上收到了地球衛星的第一張圖像。 不到一個月後,中國人已經有了月球整個表面的地圖。 中國起步晚於美國和蘇聯的事實表明,自第一次登月任務以來,技術進步了多少。 因此,中國軌道站獲得的地圖比之前美國人和俄羅斯人獲得的軌道圖要準確得多。 嫦娥一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微波輻射計的月球軌道飛行器。 該任務於 1 年 1 月 2009 日完成,嫦娥一號飛船退役。 它落在月球表面,作為中國第一個月球軌道站載入史冊。

但是中國開發商已經無法阻止了。 於是,2010年,他們又發射了嫦娥二號雙胞胎任務,同樣成功。 但這一次並沒有以墜落到月球表面而告終。 於是,嫦娥二號在完成主要任務(從軌道探測月球)後,進一步飛向了地日系統的一個點相,成為中國第一顆小行星探測器。 2年2月,嫦娥二號成功飛越小行星2012 Toutatis。

正是嫦娥二號探測器,我們欠了上面這張“太空土豆”的照片,即小行星2 Toutatis,它的形狀不規則。

另請閱讀: 月亮在呼喚! 為什麼我們這麼多談論去月球? 特派團的現狀和前景

月亮的另一邊

中國也完成了一項前所未有的使命。 我們談論的是月球背面的第一次軟著陸,地球看不見。 這一令人難以置信的特技是由嫦娥四號著陸器完成的,該著陸器於 4 年 3 月 2019 日著陸。

甚至在這成為可能之前,中國就將鵲橋任務送入太空。 該探測器於 2018 年 4 月發射,放置在地月引力系統的振動點。 而他最重要的任務是確保地球與月球背面之間的通信,而月球背面在地球上是看不見的。 如果不是鵲橋的成功,嫦娥四號就不會到達地球衛星的另一邊,在我們的星球上是看不見的。

中國人不僅登上了月球,還從月球的另一邊發射了玉兔二號無人漫遊車。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嫦娥四號任務至今仍在運行。

然而,這並不是中國在月球任務中取得成功的終點。 23 年 2020 月 5 日,嫦娥五號發射新任務,登陸月球,採集樣本並返回地球。 獲得的材料量(約 2 公斤)並不令人印象深刻,但同樣艱鉅的任務成功的事實表明,中國已經為月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然而,中國人決定不局限於研究月球表面,而是將目光投向了更遠的地方。

前往火星

是的,中國開發者也想去火星。 2011年底,中國與俄羅斯首次嘗試探索這顆紅色星球。 但她非常失敗。 原因有很多,有些還不清楚。 於是,俄中聯合任務火衛一號(俄羅斯)和螢火一號(銀火一號)(中國)因俄羅斯運載火箭的故障而失敗,整個研究綜合體甚至沒有離開近地軌道。 每個人都非常失望,尤其是中國科學家。

然而,中國得出結論並決定再次嘗試,但這次是由中國自己進行。 23年2020月5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隨天問一號任務升空,進入地球軌道。隨後飛船自行飛向火星。是的,朝向火星,也探索這顆紅色星球的軌道和表面。關於這個使命,我已經 提及 在他的文章中。 天問一號是中國向火星發射三艘航天器的太空任務:一個軌道器、一個著陸平台和一個火星車。 也就是說,任務相當複雜且時間長。 1年10月2021日,軌道站成功進入環繞紅色星球的軌道。 著陸平台和漫遊車仍在軌道飛行器的艙內等待時間。 順便說一句,軌道站本身已經在火星表面掃描了幾個月,以尋找最佳著陸點。

預計中國人將在今年月或月嘗試登陸火星表面。 他們會在這次嘗試中成功嗎? 我們很快就會知道的。 有一點是肯定的,中國的太空長征真的才剛剛開始。 有件事告訴我,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的成功和發現將不止一次讓我們感到驚訝。 我們一定會在我們的網站上告訴您這一切。

另請閱讀:

分享到
Yuri Svitlyk

喀爾巴阡山脈之子、不為人知的數學天才、“律師”Microsoft,實用的利他主義者,左右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不會被發表。 必填字段標*

查看評論

  • 感謝您提供有趣的材料。 一注:
    振動點,而不是振動點。

    取消回复

    發表評論

    您的電子郵件地址將不會被發表。 必填字段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