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ot Nation訊息資訊科技資訊科學家經過40年理論證實了新型超新星的存在

科學家經過40年理論證實了新型超新星的存在

-

來自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和拉斯康布雷斯天文台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型超新星。 這一發現證實了天文學家野本健一在 40 年前,即 1980 年提出的理論。

歷史上,超新星分為兩種主要類型:災難變星(由白矮星的熱核爆炸產生)和核心坍縮的恆星(由於大質量恆星的快速壓縮和隨後的強大爆炸,有恆星的光度急劇增加)。 在這兩種主要類型的超新星之間是電子捕獲超新星。 當這些恆星的核心由氧、氖和鎂組成並且質量不足以製造鐵時,它們就會停止聚變。

在電子捕獲超新星中,氧-氖-鎂核心中的一些電子在稱為電子捕獲的過程中撞擊原子核。 這種電子的去除導致恆星的核心在自身重量下彎曲並坍塌,從而導致捕獲電子的超新星。

科學家經過40年理論證實了新型超新星的存在

最近,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觀測到了新型超新星的第一個例子。 這一發現證實了東京大學天文學家野本賢一在 1980 年提出的假設。 超新星 2018zd 於 2018 年在長頸鹿星座中被發現,大約在爆炸後三個小時。 它距離地球31萬光年。

一、科學家 假定,在他們面前的是第二類超新星。 但在研究了哈勃望遠鏡和斯皮策望遠鏡的檔案圖像後,他們找到了一顆前身恆星。 事實證明,它的亮度和質量遠低於產生第二類超新星的發光體。

科學家團隊用兩年時間收集了有關這顆恆星的數據。 然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科學家在爆炸兩年後進行了光譜分析。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這顆超新星屬於一種新型——一種電子捕獲型超新星。

事實證明,它符合科學家在 1980 年為新型超新星定義的六個標準。 它顯然有一顆超漸近巨星分支(SAGB)類型的祖星。 並且在超新星形成之前還出現了強烈的質量損失、不尋常的恆星化學光譜、微弱的爆炸、低放射性和富含中子的核心。

另請閱讀:

來源性質
註冊
通知有關
客人

0 留言
嵌入式評論
查看所有評論